李美红:做好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门人
2021-02-09来源:五洲传播中心

  嘉宾:李美红,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2020年9月8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采访:中国人权网 戚宇

  时间:2020.11.6

  【同期】

  中国人权网:城乡社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口”。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能够有效地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保卫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争当中,400万城乡社区工作者同参与到社区防控的各方面人员一道,不畏风险,团结奋战,特别是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彰显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伟力。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李美红同志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如何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中国人权网:李书记,您好!首先祝贺您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李美红:谢谢!

  中国人权网:我们想以社区居民的身份向您以及全国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说一声“辛苦了!”

  李美红:谢谢你们。其实所有广大社区工作者都跟我们一样,大家都很辛苦。

  中国人权网:是的,广大的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斗争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您所在的社区在疫情期间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李美红: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首先是要做好打长期的阻击战的准备。二是要区别化对待,三是要做好社区居民的服务。

  对于今后的常态化管理,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思路。

  我们社区在打造智慧社区,就是科技助力社区。我们是第一个安装刷脸和测温双门禁系统的社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进一个人可能最快也要两分钟,而且我们的巡逻队伍也会需要很多的志愿者来支持。安了这个智能人脸门禁以后,我们社区现在刷脸,两秒钟就可以进一个人,大家很快就能通过社区大门进入。

  差别化对待,是指如果您是常住人口,我们是把人脸输入到系统里,如果您是流动人口,直接办磁卡,一年有效期。

  第三就是像探亲访友,还有快递外卖这些小哥们,我们是有健康码,让大家扫码登记进入我们社区。

  在服务上,我们聚焦社区的特殊群体,为他们分门别类地提供各项服务。把大事做实,把小事做好,把细微之事做精。

  中国人权网: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社区的人口流动量也在逐渐地增大,在社区的疫情防控方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优化社区的管控措施,为了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呢?

  李美红:随着社区城镇化管理,下一步就是推进复产复工。像我们八角辖区,(仅)中里社区一共有54家小区单位,现在已经复产复工了50家,复工率很高。但是,针对今后怎么指导他们正确地开展防疫措施、怎么做好自身的防疫管控要求,我们专门成立了“七人治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我们社区的包片处级干部,像我们社区就是街道的副书记叫王建强,他来任我们的组长,然后里面包含辖区的工商、安全、城管,还有我们社区专员和食药监这些成员,一起对他们提供专业的防疫管控措施的帮助,指导他们正确的开展复产复工工作。

  随着复产复工,社区人员流动量和社区人员拜访量也会增多,所以我们在防控上面会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大门防控。我们大门安装了智能门禁,借助科技的力量,替我们节省人力,来帮助我们做一个人脸识别。第二个就是楼门。我们开展楼门文化建设,做一些更细致更精细的工作。利用楼门空间,作为我们老街坊议事厅,开展各项活动的一个照片展示,还有这个楼的物业是由哪家单位承担,它的维修电话、联系人,还有包楼干部,还有我们的社区书记、社区民警,还有我们社区卫生站,这些人员的名单和电话、照片在楼里进行公示。我们一直在说,咱们要建立有温度的“八角”,提供有温情的服务,就是通过老街坊,发挥自己相互邻里的感情纽带,让大家自觉、自愿、自发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上来。通过这个楼门,我们也可以向大家宣传一些疫情防控的知识。第三个就是家门。我们采取一是贴骑缝单,二是贴《致芳邻的一封信》。

  中国人权网:现在,社区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一个重要防线,在今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过程当中,需要咱们社区和社区工作者们更多的努力。

  李美红:大家共同努力吧!这次疫情期间,虽然社区一直冲在第一线,但是我们有很多老街坊、在职党员、社区党员,还有大学生党员,都在支持着我们,一起来抗击疫情。

  像我们大学生党员,都是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而且是疫情一开始主动申请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的。他们真的就是“一帮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在后期咱们第一次降为三级(应急响应级别)的时候,他们主动承担建立了一个“三点半课堂”,把没法接孩子的这些职工家属的孩子接到社区,给他们讲解作业。后来我们的这些社区的一些日常的文艺活动中,他们都是冲锋在前,每一个活动里都有他们的身影,这也是让我特别感动的地方。

  我们在疫情最开始的时候,就寻找了社区从事医务工作的志愿者,他们建立了一个健康护卫队,叫“老街坊健康护卫队”。由他们向大家宣传疫情的一些正确的防护措施。楼里会建一个微信群,大家有需求的话,会在(群)里边互相沟通。

  通过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解决了一部分心理问题和恐慌问题。在疫情期间,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很到位,没有发生一起确诊、疑似病例。

  中国人权网: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您和同事们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多辛苦,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那当然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您认为在这种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或者是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咱们社区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美红:说实话压力确实挺大的,尤其最开始。因为我们面临的不光是防控压力,物资、人员都是我们当时紧缺的。但是,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的就是在人员上面。我刚才跟您也提到,关键时刻党员们真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部都站出来了。

  然后,社区的老街坊们,我们石景山这些老街坊真的是可亲、可爱、可敬。在疫情最开始,他们就主动找到社区说:“我们看你们太辛苦了,我们主动给你们站岗值班。”

  还有一些流动人口。大家有时候觉得他们可能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太强。可是,通过这次疫情,他们也特别把这儿当成自己家一样,而且主动说:“我们也可以参加社区执勤。”然后,捐物资啊,有时候送热牛奶……就是送一些温暖给我们,这也是让我们特别感动的地方。

  我觉得社区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发动群众。这次疫情,咱们中国真的是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全国人民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做社区工作是服务社区“最后一公里”,(是)让居民享受到国家福利的一个桥梁。通过我们,可以把党和政府的一些政策、福利传达给百姓,百姓能通过我们把自己的一些诉求、困难,向相关部门反映,解决他们切身实际的问题。就像“12345”这个平台,有的社区它的“12345”量很高,但是我们社区“12345”量真的不高,就是因为前期大家对社区的认同感比较高。因为你有公信力,有说服力,百姓认可你,他就会对你说的任何,不管是通知,还是政策,他都会第一时间去执行。

  社区居民把我们当成亲人一样,我们这些社工也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像这次疫情,不光是我,我和我社区的16个居干,从大年三十,一直到四月份,一共67天都没有回家。大家抛家舍业,坚持在岗位,为社区居民保一方平安,也得到社区居民对我们的认可。所以说,在社区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他们才会义无反顾的支持社区。

  中国人权网:群众把社区当成家,而社区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这么一个关系。其实就像您刚才说到的,在这次疫情过程当中,可能社区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或者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动了群众的力量。

  李美红:不光是群众,像我们的社会资源,在我们这些日常工作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有“12345”的“吹哨报到机制”,当社区遇到“12345”是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吹哨”给职能部门,让他们到社区来现场协调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个,也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焦虑的(问题),让老百姓真的看到了政府在行动,看到社区在为他们搭建桥梁。

  走进八角中里社区

  【同期】

  李美红:社区老年人口多,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有1500多人,现在应该快到1800(人)了。在疫情期间,我们有一个“六人关爱小组”,一是对当时居家观察人员提供服务,后来我们就慢慢延伸到社区的,一是空巢、失独、特困家庭,还有我们社区在册的优抚老干部党员。他们不光在疫情期间,为这些老人提供一些送菜、送外卖、买药这些服务,在疫情结束之后,他们依然保持着这个服务队的精神。如果有需要,只要跟社区驿站提出来,我们就会为他们去(做)。

  【同期】

  李美红:这个是4月11号,我作为全国社区工作者代表参加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回答大家关于社区疫情防控的一些问题。至今为止,应该我是唯一一位,真是最小的“官”上了最大的舞台。其实我们不应该叫“官”,我们还是叫最基层的服务者。

  中国人权网:万家灯火平安点亮,总有社区工作者负重前行。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当中,广大城乡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同居民群众一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甘共苦,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社区篇章。

  致敬每一位像李美红这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民英雄!

  感谢大家的收看,让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五洲播报

    “一带一路·北海遇见北海”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吉隆坡举行 电影《色彩中国》首爆预告 “五色版”剧照书写生命华章 “中文世界”儿童阅读文库370余种中国童书亮相吉隆坡国际书展 180种童书实现菲律宾文版权输出 共建“文化丝路”推动民心相通,中国视听节目在中亚五国播出 “春暖花开·遇见北海”城市推介系列活动于哈尔滨成功举办 “跑出新高度,追梦彩云南”——2022上合昆明马拉松鸣枪起跑

影视资讯

    电影《色彩中国》首爆预告 “五色版”剧照书写生命华章 纪录电影《家园梦想》春节期间面向全球播出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系列纪录片《中国故事之孤岛医生》12月18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召开之际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三季特别推出节目《丝路考古展》 系列纪录短片《理解中国》8月26日起全球播出 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新媒体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三季全球首发上线

图书资讯

    五洲传播出版社携百余种海外出版成果亮相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以人文交流为中阿关系注入持久推动力 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 “中文世界”儿童阅读文库370余种中国童书亮相吉隆坡国际书展 180种童书实现菲律宾文版权输出 五洲图书和期刊在泰国曼谷国际书展受到本地读者热烈欢迎 五洲传播出版社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参展工作圆满结束 文学互译架设中阿文明交流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