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推出《人权•青年说》系列访谈微视频第1集开始,中国人权网采访了30位青年人权学者,录制了26集视频短片,为人权新生代展示自我风采,实现更远大的人权理想和抱负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随着《人权•青年说》系列视频的宣传效应不断显现,我们也探索出一条依托高校、依托专家学者的合作共赢之路,开创了一条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式人权宣传的新模式。
2020年10月1日,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人权网在中宣部人权事务局的指导下,再次推出以“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为主题的系列访谈微视频,邀请专家学者、时代楷模、坚守一线岗位的干部职工、医务人员、高校学生、脱贫摘帽地区的基层群众,讲述亲身参与和看到的疫情防控故事,向观众传递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斗志。介绍党中央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权、健康权置于疫情防控工作首位的做法,剖析其背后蕴藏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大力宣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保护人民生命权、健康权置于疫情防控工作首位的中国实践。
![](/r/cicc/uploadfile/2020/1120/20201120020924889.jpg)
作为一档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后推出的互联网视频节目,《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访谈微视频紧跟抗疫进程,紧扣社会关切, 通过理论、数据、案例、解读、现场拍摄等形式,及时准确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重要作用。
第2集节目里接受我们采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研究员,在视频上线后不久告诉我们“视频反响很好,包括他国外的学者朋友们看了以后反响也很积极。”同样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肯定的,还有在第5集里出镜的山西书画家牛宝明,疫情期间他捐钱捐画,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告诉我们“视频做得非常好!真诚感谢五洲给我这么好的平台向抗疫英雄们致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疫情防控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访谈微视频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解读和舆论支持。
在采访录制和后期剪辑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做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解读,必须坚持说理与叙事并举,采用大众化、时代化、通俗化、多样化表达手法,让抽象理论具体化、具象化。加强疫情防控舆论引导,深入宣传党的人权理念,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大力宣传先进优秀典型感人事迹。
在第7集节目里,我们采访了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区党委书记李美红。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她与社区防控的各方面人员一道日夜值守,冲锋在前。在采访中,我们不仅听取李美红的经验介绍,同时也走进社区,亲身体验社区工作者不惧风险、团结奋战,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做法,深刻感受社区工作中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充分认识由此彰显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对我们而言,推动党的人权理念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一项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事业。唯有担当作为、主动探索,方能不负所托、达成使命。
《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节目摄制组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由90后年轻同志组成,从准备到采拍再到后期,我们不怕苦、不畏难,胸怀大局大势,强化责任担当。尽管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尽善尽美,但我们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每一组镜头。
我们的三审专家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教授不仅认真审看每集节目,给我们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给我们的年轻记者们加油鼓劲。常健教授指出“疫情中的问题可以谈,但需要进一步谈中国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如果单纯谈问题,就会背离我们节目的初衷。”在审看最新一集节目时,常健教授表示“感觉片子做得越来越好。问题设计得更加具体,嘉宾们的回答也有理有据,主持人的开篇与总结也与主题紧密契合。总之,看起来很受用,祝贺你们!”
加强疫情防控和人权保障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宣传思想战线主动作为、恪尽职守,才能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贡献更多正能量。
《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访谈微视频项目还有更多的人物要采访,还有更多的人权理念要表达。它是展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画卷的一个缩影,也是吹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好的时代强音的号角,我们不仅要吹响它,更要让它“声”入人心。